《诛仙2》手游正式开服,服务器直接被挤爆,排队的画面更是让人以为自己是在抢春运的高铁票。
我一边看着手机一边在工位上感叹,都2025年了,怎么大家还是这么有热情的吗?后来看到社交平台上的那句“你们都不用上班的吗?”的吐槽后,我瞬间明白我不是一个人。
▌打工人集体“御剑飞行”
首先,我觉得今天的现象级场面实在是太魔幻了,因为如果你走进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大家的工位上不是刷代码、也不是看PPT,全是在御剑飞行。
“上午10点开服?简直就是为摸鱼党量身定制的神仙时间。”有玩家在论坛发帖里这样写道,可现实也很快给人泼了一盆冷水,因为登录排队的人数比公司食堂的高峰还夸张。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小齐哥”的NPC形象也游戏里也成了热门打卡点,河阳城里人挤人,像是在赶春运,有玩家调侃:这场面可能比小齐哥开演唱会还热闹。
▌老IP逆袭:靠的真不只是情怀
其实,《诛仙》这个IP已经走了17年了,我自己都玩过好几个版本,说实话,对这个IP的“新作”早就不抱太大期待了,但这次《诛仙2》的表现,我认为不能单纯的用“情怀消费”来解释。
首先,在画质上它确实是拉满了,虚幻4的引擎加持下,无缝大世界、全机型光追效果让场景非常的有冲击力,从雷劫的特效到怪物身上的鳞片细节,肉眼可见的精致。
我还看到有玩家在说:捏脸半小时只为调出一对合适的眉毛,这画质不晒朋友圈都亏。
其次,它在玩法设计上有点小心思,就比如“三院体系”这个设计,乍一听有点复杂,但其实就是把成长路线做了差异化。
仙羽院能设计时装、仙枢院搞法宝、而仙修院负责主战,这种职业协作+自由交易的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打破了传统MMO那种“你不氪金就永远挨打”的死循环。
再者,它还考虑到了跨设备适配,首测的那段时间我记得有不少人吐槽发热严重,现在他们联合华为鸿蒙团队搞了专门的优化方案,连中低配的手机都能直接开光追。所以,这点我必须要夸一下,在国产手游里算是少见的实打实用心。
▌争议也还是有的
不过,《诛仙2》也不是完全没有毛病,我认为它身上有几个的问题也挺明显的。
首先,氪金问题虽然比过去好了一点,但也还远没到“白嫖党友好”的地步,因为首测时装带属性、13个卡池、单次十连抽最高800元的那种设计也一度劝退了不少人。
虽然官方之后来说公测的时候会去掉数值加成,但像“天元币盲盒”这种设计,依然让人感觉压力山大。
其次,无限转职这个点听着很自由,但实际上也藏着坑,你确实可以换职业,但换完之后技能要重练,装备也要重刷,还得重新熟悉操作。你如股票想当六边形战士?不好意思,钱包和时间得先准备好。
还有就是,我发现有的玩家也在吐槽创新不够——比如主线任务设计有70%和2016年的手游几乎一模一样,“三院体系”听着是新鲜,但本质上有点像是《暗黑不朽》词条系统+《闪耀暖暖》的裁缝铺结合体(玩家调侃说的)。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在我看来,《诛仙2》的突然爆火,其实不仅是一次产品层面的胜利,我觉得更像是完美世界的一次“求生反击”。
毕竟,这几年他们过得真不算很好,像我之前说过的,他们的研发团队锐减到600人,核心工作室还卷进了反腐风波,新作《夜幕魅影》上线后表现也不如预期,甚至还有很多投资人都开始怀疑他们到底还有没有“做精品”的能力。
这个时候,《诛仙2》的出现算是打了一针强心剂。从二测以来,他们也的确做了不少的优化动作。
总的来说,这次他们确实有拿出一点破釜沉舟的劲头,但问题是,一款MMO的挑战从来不在首发,而是在首周之后。
▌情怀能撑一时,运营决定生死
我随机在游戏里采访了一位ID叫“碧瑶重生版”的老玩家,她跟我说:我玩过差不多二十款诛仙游戏了,这次终于能捏出碧瑶的异色瞳,真的很感动……但要是以后出属性时装,我会毫不犹豫删号。
她的这番话,其实也说出了很多老玩家的心声,千万预约是情怀的胜利没错,但要想让人留下来,靠的其实是后续内容、社群活力,还有不要有动不动就掏钱包的设计。
今晚世界频道还在刷“深夜清本队缺个奶”,但下一周、下一个月,这些喊话的是不是还能刷上第99+条?这才是完美世界真正要面临的考验。
来源于:鲷鱼团团
大家一起来看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