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门圈子
推荐圈子
官方圈子
view
logo
我穿越了?一觉醒来看到国宝竟然在给我讲故事…
2024-10-15 22:20:32四川
view6
like1
comment1

大家好,我是三哥。伴随着秋季特典版本“探迹巫都”的上线,一梦江湖X湖南博物院年度重磅联动也已登场!


在“湘楚有灵”中,少侠追寻文物的足迹穿梭不同时空,领略了素纱襌衣、T形帛画、唐摹兰亭序、青玉雕“马上封侯”、豕形铜尊与大禾人面纹方鼎6件国宝级藏品背后的故事,它们承载的除了绵长的岁月更有古人心血智慧与属于那个遥远时代的深重情感。


同时,一梦江湖X湖南博物院联动线下公益研学活动与线下落地打卡活动也即将启程!璀璨夺目的华夏瑰宝正跨越了千年时光,静静等着少侠们的前来~


现在让我们一起体验“湘楚有灵”中的文物故事,聆听这些国宝身后的故事吧!


薄如蝉翼,轻若烟雾,49克的纱衣隐藏着怎样复杂繁琐的工艺?


古人形容“轻纱薄如空”、“举之若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缭绫》中写道:“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诗中那飘渺如雾般轻盈,晶莹如水般剔透缭绫的描写并非艺术夸张,素纱襌衣的出土证实了诗人的描写是据实形象化的描写。


桑田万顷,蚕声沙沙。当少侠重回西汉,从养蚕、缫丝开始学着制衣,能否在前辈匠人们的帮助下制出薄如蝉翼、清透华美的素纱布料呢?


想要织出上等素纱,需得从养蚕开始用心制作,不仅根据蚕“三眠三起”的习性精心养护,更要为不同阶段的蚕准备不同的桑叶,薄饲勤添。唯有如此蚕宝宝们吐出的丝线才能粗细均匀,结出的茧才会光泽莹润。



从冷水缫丝到沸汤煮茧,每一次桑蚕技术的迭代与更新都凝聚着一代又一代织师的智慧与心血,也是他们在年复一年的辛苦劳动中不断总结升华而来的经验之和。



匠人们夜以继日采桑养蚕,缫丝织布,却因为阶级的差距,一生都无法穿上自己辛苦织就的布匹,用上在滚烫的沸水中抽出的蚕丝。


丝绸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体现,也是匠人们血汗与智慧的集合,但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划分人们三六九等的工具。如今,西汉匠人们心中曾难以释怀的“衣锦衣,同此裳”心愿想必早已达成。



生死、宇宙、灵魂,在汉人的眼里变成了一幅幅红绿相错的瑰丽帛画,在回视一生岁月之余,辛追夫人的故事留给我们的思考更应是热爱生活,珍惜当下。



在汉人的眼里,生命是永恒的存在,死亡不过是灵魂得以永存的短暂一环。他们认为幽冥中的司水之神可以保肉身不腐,死者的亲友也会举行盛大的祭祀,奉上她一辈子的起居器物,谓之事死如生。在民间,访仙之风盛行,人们向往天界盛景——在目光无法企及的云端,过帝阍、见烛龙,羽化飞升,得享永恒。



素纱襌衣陪伴着这样一个女子静静躺在棺椁中沉睡千年,如今我们隔着玻璃展柜目睹她的容颜,不禁会想,在成为辛追夫人之前,这个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从何处来,过着怎样的童年,她可有未曾实现的心愿?命运跌宕如恶海惊波,也总有冲刷不去的思念,希望她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与至亲至爱之人相逢碧落幽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如此旷达怡人的作品背后却也藏着一段坊间流传的故事。唐代书法家何延之据民间传说创作《兰亭记》,天子爱字,尤爱“王”书。御史萧翼接受王命从王羲之的传人辨才大师手中将《兰亭序》骗取到手,敬献唐太宗。



当书法作品不再只是艺术墨宝,甚至成为了士族之间权柄博弈的关键之处,文人墨客还能否回归最初的怡人山水?而这则故事的真实性是否真的确有其人,确有其事?如今的学者们仍然在谈论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衣锦还乡的县令回乡省亲,却看到了正逢灾年的家乡,曾经的邻里亲友饱受饥寒之苦,孩童甚至在用泥土野草果腹。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



村长与粮长手中的粮册所记数目完全无法对上,竟是有人胆敢倒卖官粮!一边是权势滔天的幕后黑手抛来的橄榄枝,一边是家乡百姓活着血泪的求救声,是屈于恶人的淫威与之同流合污,还是坚守初心揭发其恶行,救百姓于水火?



两难之际,曾经的师长送来寓意深远的玉雕,这方当年寄托考取功名希望的饰物,如今看来更有沉重的责任。


少侠扮演的县令与师爷一起做出了慎重的选择,而这枚玉雕真正的主人是否也有为何读书,为何做官的困境?那些玉上反复摩挲留下的痕迹是否也隐藏了一颗不为权势所动的初心?




从野猪到家猪,从花猪到白猪,远古的山川茂林间,人类先祖与猪猪们的先祖是如何相处的呢?


远古之人猎杀野猪,是为彰显武力与地位,锋利的獠牙与下颌骨成了部落首领地位的象征,也让野猪成为了猎物与战利品。


豕形铜尊外形诙谐有趣,却记载了在商朝甚至更早的时期,三湘大地上的居民已经开始对野猪进行驯养,恶劣的自然环境难不倒智慧的先民们。



伴随着猪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它们也一步步成为了商朝祭祀的重要牲畜,其中更以稀有毛色为上品,商人会用白色的猪“白豭”祭祀祖甲、祖乙。



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尊豕形铜尊一例。有的考古学者认为商周时期的象生动物具有表意的功能及象征的意味,艺术地表现了人们的原始宗教观念。其具体作用是人们与神灵之间的沟通媒介,起着巫术般的祈求避邪作用。



大禾人面纹方鼎是全国唯一一例以人面纹装饰的鼎。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饕餮等兽面纹饰较为常见。而究竟是因为纪念一场部落战争的胜利,还是歌颂祖先披荆斩棘的功劳,神秘的人面纹方鼎至今没有“开口说话”,或许未来的有一天,我们可以知道它更多的秘密。


物是人非,文物无言,却记录着一段厚重的往事,每段往事之后又隐藏着曾经鲜活动人的生活情境。芸芸众生命运交织,透过文物向我们缓缓诉说,期待有天我们将其一一揭晓。


“湘楚有灵”联动活动永久有效,少侠们可以放慢脚步领略其中的文物奥秘。


评论 (1)
归期#1
2024-10-16 07:38:07河北
一起来听听背后的故事吧
评论...